人脸识别技术“进攻”互联网诊疗再加安全锁


从预约挂号,到在线复诊、开方、医保支付等,互联网诊疗的诸多优势,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何在严格监管、规范使用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发展呢?新技术正在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利器”。

国家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加强医务人员管理。

行业中个别企业已经应用多种技术,尤其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被引入互联网诊疗环节,强化对在线接诊医生的管理。以数字健康平台微医集团的在线问诊App“微医”为例,在业内首次将人脸识别、大数据风控、CA数字证书等前沿技术应用到了医生端产品,以加强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

人脸识别技术“进场”互联网诊疗再加安全锁

在微医平台的医生注册环节,申请者首先要通过“三证”(身份证、执业证、职称证)和两查(活体检测、人工审查)的核验。申请者需在微医APP上传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做执业资质认证,该认证与公安系统、国家医师注册系统联网,确保医生符合执业要求。在认证环节,微医还会对申请者进行人像的活体检测(结合眨眨眼、摇摇头等动作),活体检测将活体人像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比对,确保是申请者本人操作。

除了注册环节的实人认证,微医还引入了大数据风控系统对医生行为进行风险控制。记者了解到,这套系统从IP、设备、账户行为等众多的技术维度提取用户行为画像,通过大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的方式识别存在异常的账户,现已覆盖到业务反欺诈、智能验证码、动态实人验证、医疗数据风控、业务内容安全等多个领域。

人脸识别技术“进场”互联网诊疗再加安全锁

当风控系统识别到医生账号存在异常时便会唤醒活体检测,强制医生在接诊等关键医疗行为前再做一次活体检测,大大加强了业务安全性,从源头上堵住了账号租借现象的可能。

对于线上开方等功能,医生每次接诊或开处方时均需要使用数字证书对最终的诊疗记录、处方单等进行数字签名。该数字签名仅医生本人持有,不可被他人伪造,被签名后的内容也不可被篡改,在技术上保证了每一位患者的诊疗结果都是可靠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这些电子记录可作为凭证维护患者的权益。

一旦平台监控发现关键的医疗数据出现异常,如药店违规开药、大批量黄牛下单、医生违规进行问诊等数据异常,风控小组成员将介入调查和处理。

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层面已有宏观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而行业需要自律,确保这种新医疗形态的规范有序,使其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帕金森疾病诊治方面的专家,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王学廉经常使用互联网医疗APP发布疾病防治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他表示,虽然实人认证的程序会增加医生时间,但互联网平台是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桥梁,只有保证是专业医生的情况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患者。他建议,患者要选择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获取专业的就医咨询和指导。


发表回复